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2024年暑假,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近700所高校1200支团队13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祖国大地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语润草原”推广普通话实践团作为全国1200支入选团队之一在暑假期间先后来到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满洲里市、鄂伦春自治旗等地开展推广普通话社会实践活动。此活动主要采用以队员家乡所在地进行自主调研的活动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的户外标语、人们的用语习惯、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特色等内容进行调研,同时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队员家乡所在地本地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和使用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以“推普”为媒焕新传承民族文化
鄂伦春,一个自带神秘感的名字。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两地,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是我国鄂伦春族的世居之地,这里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鲜卑民族发祥地”之美誉。为了了解,社会实践团一行三人将这里作为实践的第一站。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实践中,团队成员走进鄂伦春非遗馆,立刻被馆内丰富的文化展品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所吸引。那些精美的桦皮制品、古老的兽皮服饰、独特的狩猎工具,仿佛在诉说着鄂伦春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队员们在非遗馆中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鄂伦春族的语言、歌舞、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些非遗文化不仅是鄂伦春族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与非遗馆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虽然非遗馆在展示和传承鄂伦春族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在语言沟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部分游客对鄂伦春族语言不熟悉,在理解展品介绍和参与互动活动时会遇到困难。这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推广普通话的决心,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普通话,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8月5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体育彩票杯”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在鄂伦春自治旗青少年射击射箭运动训练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七支代表队的256名青少年运动员齐聚一堂,尽展青春风采,追逐射击梦想。作为志愿者团队,在为这场精彩赛事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为这场体育盛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在这里实践团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领悟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中的核心地位,鄂伦春也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来发展变化新篇章,正如歌曲《鄂伦春走进新时代》中传唱的一样,“兴安岭上彩云飘,呼玛河水泛波涛。鄂伦春走进新时代,高举金杯唱歌谣……”道出了鄂伦春族的心声,讲述着兴安岭上的新故事。
以“推普”为桥助力赓续民族传统
离开充满魅力的鄂伦春自治旗,实践团来到了海拉尔市。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的草原风情,街头巷尾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观察着户外标语,发现部分标语存在语言使用不规范的情况。队员们随即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虽然大部分人能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在日常交流中,仍会夹杂一些当地方言词汇。这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不仅要让人们会说普通话,更要养成规范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在推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在海拉尔市走进草原,广袤无垠的绿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微风轻拂,绿草如茵,似海浪般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团队成员们怀揣着推广普通话的使命,踏入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大地。在这里,成员们与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相遇,用普通话交流着彼此的故事与梦想。那带着温度的话语,在蓝天白云下交织,仿佛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不同民族的心灵。他们向蒙古族的长辈们介绍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讲述着普通话如何为民族传统的赓续注入新的活力。长辈们认真聆听,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孩子们则围绕在团队成员身边,好奇地学习着普通话的发音,那清脆的童声如同草原上的百灵鸟,唱响着民族融合的乐章。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推普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为民族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开辟着新的道路。
以“推普”为翼播种中外友谊之花
实践团来到了满洲里市。满洲里作为一座边境城市,融合了中、俄、蒙三国风情。在这里,队员们发现由于对外贸易和旅游的频繁交流,普通话的使用较为广泛,但在一些偏远的街区和市场,仍存在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实践团深入当地的市场和社区,与居民们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语言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实践团了解到当地群众对于学习普通话有着很高的热情,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普通话更好地与外界交流,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走在满洲里的街头,色彩斑斓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多元文化的故事。那充满异域特色的尖顶与雕花,与中式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交相辉映。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碰撞的奇妙魅力。他们以普通话为媒介,积极与当地居民以及来自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友人交流互动。向他们介绍中国的语言之美、文化之深,也认真倾听着外国友人分享的故事与见解。在交流中,友谊的种子悄然种下,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等待着绽放的时刻。实践团成员们还组织了各种语言交流活动,邀请中外友人一起参与,共同学习普通话,感受语言带来的乐趣与力量。在满洲里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以“推普”为翼的实践团,正努力让中外友谊之花盛开得更加绚烂。
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特色丰富多彩,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能够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让不同民族的人们更好地交流和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语润草原”实践团将继续努力,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广普通话,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实践团也将积极探索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特色和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