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这是我系一名青年女教师的人生信条。在此信条的引领下,她一路坚持,一路成长。
王锐,1981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员,2004年参加工作,讲师职称,辽宁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工作九年来共担任过系内教学干事,2002级辅导员及2009、2012级班主任等多项工作。2011年荣获黑河学院第三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13年荣获黑河学院第四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文科组一等奖、2013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九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积淀以及对教育事业无悔的追求,让她不断进步、成长,在探索、求真、开拓的道路上真正理解了“教育”的真谛。
一、认真学习理论,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思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才能在业务上不逊于人。多年来王锐老师一贯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以高尚的师德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并使之贯穿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之中;能够宽以待人,严以待己,始终把“德”放在首位;奉行“做事先做人”、诚信第一的原则。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几年来,王锐老师主要承担了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及《中国古代文学》明清课程,并主讲了《< 聊斋志异>研究》、《民间文学》、《大学语文》等多门选修课及公共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代表中国语言文学系参加黑河学院第三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2013年再次荣获黑河学院第四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文科组一等奖。
二、坚持教书育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工作是检验一名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九年来,王锐老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大刀阔斧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备课认真细致,注重学思结合,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将相关领域的研究融汇于课堂,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及学术前沿思想,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使教学方法科学化、现代化。课程实现了电子教案与多媒体教学,从而将理论化、概括性的课堂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王锐老师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信条,建立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想象创造”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取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教师讲析与学生讲析相结合,合作学习,走向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王锐老师便注重创设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平等关系中调动语言表达功能,学会表达,活跃思维,通过充分质疑、争辩,达到互相之间的激发和启迪。学生在进入作品阅读的同时,就已开始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水平、艺术素养、情感与智慧等审美因素,并以想象、整合的方式去认知、填补作品的艺术空间,以体验与感悟的行为与作品本身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和选择,亲身经历了审美过程,创造了与别人绝不同一的“这一个”艺术形象。
由此可见,这种“想象创造”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手段
通过认真调查与分析,王锐老师结合古代文学文本及学术研究发展现状,修改并确立了合理的教学体系,拥有完整的、经过革新的、符合古代文学课教学要求的实用性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开设的目标和任务,引入并精练充实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和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她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利用书本上的优秀人物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如学习孔子的仁礼,孟子的浩然正气,屈原的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司马迁的博学多才、坚韧刚毅……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正直的人格修养。
作为一名古代文学课程教师,王锐老师很是注重言传身教。她认为古代文学是师生共同提升精神文化品格的载体,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对学习者进行感召。在教学中,王锐老师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既来源于自身的气质与修养,更体现为一种热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在不断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培养促使学生智慧的增长和人格的提升。
三、注重科学研究,运用科研成果推动教学
在做好各项教学工作的同时,王锐老师努力培养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做好科研工作。工作以来,王锐老师先后以第一作者撰写发表省级论文7篇,以第二作者撰写发表省级论文2篇;参与5项课题研究,其中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均已结题;目前王锐老师主持校级课题2项,正处于研究阶段;指导学生课题1项;指导08级、09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共14篇,并顺利完成论文的全部指导工作。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她还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注重向同事们特别是资历较深的教师学习、请教。在每年度的听评课活动中,她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评课,取法他人,虚心学习,拓宽视野,补足自己,将学习到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经验灵活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学习中积累和总结经验。另外,2012年度王锐老师先后参加了高等学校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代文学史》均已经完成研修课程,
四、做好班主任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高校班主任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所面对的是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既要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要有微观的个性发展指导,应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创造型人才。在实际班主任工作中,王锐老师始终坚持贯彻奉献学生的宗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工作准则;以促进学习,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为目的,积极开展工作。工作九年来,分别担任了2002级专科班辅导员及2009级本科汉语言1班的班主任、2012级汉语言专业本科班的班主任,并于2013年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王锐老师及其注重班风、学风建设,针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懈怠等情况,她及时制定学期学风建设计划,以班会的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学风建设动员;设立班级信息员和负责人,及时传递学生动态信息,纠正违纪现象;每周坚持以班主任的身份下寝室、下课堂,听课与任课老师进行充分交流互通信息形成合力,督查学风建设。为便于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王锐老师担任2012级汉语言本科班工作至今,召开了以班委会选举、学风建设动员,助学金评比班会等为代表的班会共30余次,找学生谈话30余人,这些均为她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老师的尽心尽力,负责认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而更能反映育人效果的方法就是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因此王锐老师执著于繁琐又不能失于细致的班主任工作。在实践中去摸索更好的方法,行之有效的去实施,努力将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青春与心血的浇灌,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使王锐老师九年的教学生涯鲜花满满,硕果累累。无论在业务能力,还是教学工作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王锐老师是学院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我们对她抱有殷切的希冀,望其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