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式】从华为京东阿里的校园招聘,分析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日,华为启动了2018年校园招聘,招聘职位包括IT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通信设备软件开发工程师、安卓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等等。
京东2018年校园招聘的网申也不到开学,就要深入校园举行现场宣讲了。
另外一家招聘大户阿里巴巴也不甘落后。阿里巴巴集团的校招也启动了。阿里巴巴比别人抢先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校招的岗位包括技术、设计、产品、运营等几大类。以重头戏的技术岗位为例,研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客户端开发工程师等岗位都在招聘之中。
中兴通讯、神州普惠、东方航空、上海大众等等,都是名头响当当的业界大佬,他们的2018年校园招聘大多数都是从今年7月份开始的,甚至有的是从6月中旬就开始网申了。
大企业已纷纷启动校园招聘,但大环境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整体的就业形势较前几年,仍然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1目前就业形式分析
一. 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以后,结构的不均衡;
二.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大学教育即学生培养模式,远远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三.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大大增加。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
对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要求、尤其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一专多能的水平要求更高,而且对大学生具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特征、竞争与进取精神、合作性等素质方面都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比如IT互联网行业:
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更以高科技IT技能人才为主。企业需要的是有实用技术,实践经验以及很好的职业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很快的适应环境,尽快的为企业创造利润。
互联网公司的日益壮大,IT行业人才缺口也日益明显。更有高考落榜生,投身于IT行业 ,凭借自身能力踏入职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四.大学生自身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在大中城市、交通是否便利等作为选择标准;
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主动和科学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兴趣和对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不明确,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等。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中国近年来,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所凸显的矛盾与问题有其深层次原因。
2深层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中国近年来,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所凸显的矛盾与问题有其深层次原因。
一.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高校现有的学科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教育目标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模式;
而大学现在都在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单一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才市场需求更大的应用性技能人才的培养。
同时,师资队伍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办学规模,生师比过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与教师创
精神的培养;
从结构和质量上看,教师是决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式的主体,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大学,教师来源应多元化,应特别注重对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的背景要求;
而我国的大学,教师基本是直接来自应届毕业的硕博士研究生,缺乏实践经验,满堂灌和概念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更是缺乏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缺位,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工作职责单一、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也是存在的问题。因此,不断改革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及信息服务,能够促进大学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等;
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存在的主要的社会、职业人格问题多表现为:
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缺乏责任感、宜人性不够、情绪控制不良、开放性不够等;
部分学生及家长仍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单位,追求高收入福利,忽视学生的个性及兴趣,还有学生的自愿性不就业,这是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现象。
人才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不就业时间增长时,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提高幅度将随之递减,职业搜寻成本增加,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
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也存在着偏差,这包括父母、学校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还有毕业生求职态度不够积极主动,也带来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3应对措施
一.各类高校应制定各类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规模、层次、体制和机制等长期的发展目标,特别要关注学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结构、能力要求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作为人才的供给方,要发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战场作用,大学要与市场密切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及变化,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机制,与代表性的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
高校应从预测社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就业方面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确保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及科学性;
要探讨如何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引导大学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方向发展,研究采取满足特定需求的激励政策,调节大学生就业流向,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的转变。
如今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失去信息平台的支撑,大学生就业工作将无法有效展开,高校应继续丰富、完善和强化就业网站的各项功能,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利用学校资源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市场;
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个性能力、兴趣的测评,开展模拟面试、求职讲座,举办职业节等活动,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个性特点等综合能力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应主动进行学涯设计及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气质、兴趣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与此同时还要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
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
总之,学涯设计、职业规划应伴随大学生活的始终,每个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