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教学一线|科研教研|党建工作|学生天地|招生就业|语言文字|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招生就业>>求职技巧>>正文

你跟得上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吗?

时间:[2018-03-26]  来源:admin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据《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4季度景气指数持续向好,全国用工需求同比增长达39%,但是仍然面临着培养与需求的差距较大等结构性矛盾。2018届全国820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就业局势并仍然不容乐观。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教育部明确表示,应该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各大高校也不断调整着人才培养措施和就业服务方案以提高就业质量、增加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各大高校相继发布《2017年就业质量报告》,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高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举措予以清晰地展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中,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反馈成为就业报告的重要内容。可见用人单位的需求及评价愈发受到高校的重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理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和企业的沟通、联动中,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将使高校对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以及未来行业需求的变化将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

能力与素养并重

————

面对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和严峻的就业局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反馈显得尤为重要,用人单位的反馈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发挥一定的指引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养与能力的反馈具有一定的共性,《北京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较具有代表性,毕业生的个人能力,所学专长、性格特点、道德修养的因素较受重视,德才兼备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标准,表现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用人单位对北京大学毕业生基本条件的关注程度具体如下:


1.个人能力19.04%;

2.所学专业13.4%;

3.性格特点12.13%;

4.道德修养10.16%;

5.心理素质9.03%;

6.学历层次7.76%;

7.实习实践经历7.62%;

8.学习成绩6.21%;

9.形象气质4.09%;

10.外语水平3.95%;

11.社团或学生工作经历2.68%;

12.计算机水平1.69%;

13.身体素质0.99%;

14.获奖情况0.42%;

15.文体专长0.28%。


可见用人单位并非唯才是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个人职业素养的关注度相差并不悬殊。具有良好的性格和较高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的毕业生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而这些却是高校的培养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在北京交通大学公布的数据中,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或业务能力、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列居前三,其中对专业或业务能力的满意度高达82.9%,而对毕业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相关素养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11.4%、12.9%、14.3%。这表明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视远弱于对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布的数据指向更为明确,用人单位反馈显示,大学生有待提升的职业素养排名前五位依次为:积极主动13.89%;责任感强13.68%;勇于承担责任12.58%;乐于合作12.36%;勤奋努力及爱岗敬业8.89%。这都显示出高校以及个人对职业素养的关注程度不足。


此外,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的关注程度而言,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人才更受青睐。在用人单位对北京大学毕业生各项能力关注程度中,清晰地表达和沟通能力17.82%、团队合作能力13.88%、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9.52%、创新能力9.39%等派排在前位。在与浙江大学数据(学习和创新能力70.91%,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68.0%;组织及合作能力42.59%,这三项明显高于其他选项)的对照中发现,用人单位更喜欢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及抗压能力是比较受看重而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较为欠缺的。


任务导向式的人才需求

——————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毕业生进入不同行业比例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下对各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北京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总体需求排名前三的一次为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另外对数、法律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需求量也较大。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数据,就业居前的行业为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综合而言,当下制造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居多选择,也是吸纳人才较多的行业。据“智联招聘平台”中的大数据显示,就业景气最好的认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同时,教育、培训、院校行业和房地场、建筑、建材、工程的排名有明显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表示,除了部分行业的岗位由于工作性质、对专业的特殊要求等原因,对毕业生所学专业有着明确的原因,大部分行业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并不严格,更多的是以能力为导向,以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复合型人才、有多学科背景的毕业生更受关注。


实践环节与就业服务的优化

————————


综合各校数据,用人单位对教育的反馈基本围绕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高校对此在《报告》中积极回应。优化课程体系打通基础课程,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平台成为各高校共识。北京外国语大学应对现实情况提出,“培养既精通语言,又具备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深入了解对象国历史、政治、法律、经济、了解我国国情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复语型、复合型、高层次国际人才”,这种培养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更为务实的培养框架。另外,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华东理工大学将“进一步增强实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使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作为未来培养工作的重点。


就用人单位对高校的就业工作评价而言,用人单位对教育部部属高校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这与近年来这些高校的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就业服务应对用人单位的新需求,均进行积极地调整。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学校统一领导、部门统筹协调、学院全面落实、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踊跃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明显有很好的成效。

提高自我,直面未来

——————

应对未来复杂的就业创业格局,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高校积极促进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以包括《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内的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认真面对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教学体制和就业服务进行合理地调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托第三方抽样数据显示,来校招聘单位认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最有益助的学校经历排名前五如下:


实习实践活动23.83%;

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加培训和考取资格证书)12.17%;

参与科研课题12%;

社会活动11.13%;

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9.74%。


可见在大学期间,课外学习、自我学习对个人发展的重要程度。因此,大学生更应把握机会,多方面的获取信息,明确自身未来的规划,在校期间不断积累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专业能力学习与职业素养训练向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未来的就业创业大有裨益。

上一条:绝了!简历中的自我评价,还能有这种操作???

下一条:求职技巧 |设计师如何应对这些最棘手的面试问题?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人文传媒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电话:0456—6842188    网站制作::黑河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